|
|
9.30-11.00 | Translating Modernism Eric Hayot (Penn State University) Wang Ning (Tsinghua University) |
11.00-11.30 | Break |
11.30-13.00 | Translating Modernism II Christopher Rosenmeier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Jing Tsu (Yale University) |
13.00-14.00 | Lunch |
14.00-15.30 | Translating Theory Brett de Bary (Cornell University) |
15.30-16.00 | Break |
16.00-17.30 | Translation and Change Cosima Bruno (SOAS) |
8.30 - 9.45 (in Buckingham Lecture Theatre) | Illustrated Discussion Chris Berry (Goldsmiths, University of London) Real to Reel: China's New Documentary Movement as a Translingual Practice |
(以下為純抒發個人觀點,大家看看就好)
耶魯派出了強棒隊伍!!
我們幾個黃毛丫頭很佩服中午那位講張愛玲與哈金的耶魯教授,從頭髮到氣質的佩服。忘記是誰說,感覺那位教授跟三毛好像哇! 張愛苓與哈金兩位作家被他講得栩栩如生,我們就全部哈金上身了! 我這天才知道,原來內地的同學聽不到哈金的聲音;而我則很慚愧自己浪費豐厚的資源,只聽過哈金其名卻沒看過他寫的一個字兒。
"小紅老師" (我給我的指導教授取的暱稱) 午餐時,替大家稍微解說了一下哈金,還說這就是為什麼要出來留學,可以接觸到不一樣的世界。搭著高行健要來我們學校演講的話題,我就趁機打聽了一下對岸的課本怎麼解讀文化大革命與六四天安門事件那一段歷史。其實歷史就是這樣,知道有這件事發生就好了,在作古的人事物上炒作新聞,我覺得是虛擲活著的人的精神。就像納粹屠殺猶太人、日本人在南京大屠殺、臺灣永遠搞不定的228與省籍情結那樣,該放下了、遺忘了,就請輕描淡寫吧!! 其實也就像我外公說的那樣,我們拿一根指頭指別人時四隻指頭對著的可是自己。
下一場,淡江大學的蔡淑玲教授講了有關她翻譯法國文學家 Blanchot 的作品時碰到的問題:「他人」、「他者」、「他方」...
再下一場,倫敦大學亞非學院的教授探討了中文形象詩翻譯成英文的轉變。我覺得最有趣的是那首「戰場交響曲」-- 兵乒乓丘......
晚上,因為來不及看到熱狗爺爺,吃過 Subway 晚餐後,我們偷溜到 St.John's 後花園,跑去嘆息橋亂亂拍照。
八點多再回到會場看中國的紀錄片,其中最好笑的還是:「您覺得北京的風大嗎?」
先毫無營養可言地記錄到這吧~
留言列表